户外探索 > 时光里的城市

时光里的城市

发布日期:2023-11-23 16:12 文章来源:阳泉晚报

  


  “阳泉记忆·1947”文化园是在原阳泉水泵厂旧址建起来的一座公园,融展览、休闲、娱乐为一体。整个外观建筑红白相间,厚重而不失典雅。在大门的背后,竟是一幅图画,近似于阳泉版图的园林图案。从战争年代到建设时期,从民族解放到工业发展,从经济腾飞到生态新城,那粗重的笔调勾勒了这座城市的每一个角落,每一段印记。漫步在文化园的展厅之间,感受曾经深藏在记忆深处的时光,一种触动,一种情怀,还有那无以言表的思绪涌上心头。


  追寻红色的记忆,一段光荣的历史,一份精神的传承。我的目光掠过那一幅幅陈旧的照片,历史的车轮映衬着记忆,一路向前。1897年,腐朽的清政府在英帝国主义的威逼利诱下,拱手将山西平定州、盂县、潞安府等煤铁矿的开采权出让给英国。1905年9月,面对不平等条约,阳泉和山西各界人士、开明官吏及海外留学生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保矿运动。这场运动首发阳泉,吹响了阳泉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号角。1931年7月4日,在当时中共山西省特委的领导下,赫光、谷雄一在平定发动了轰动整个华北地区的武装起义。起义部队几经辗转,在盂县清城,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四军,在河北阜平县成立了北方第一个县级苏维埃政府。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10月,侵略者兵临娘子关城下,中国军队顽强抵抗,战斗持续二十余日,娘子关沦陷。日军在旧关、槐树铺、东回等地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为了打击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刘伯承指挥386旅772团3营,两次在七亘村同一地点设伏,歼灭日军四百余人,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1940年8月,彭德怀总司令领导的八路军在正太铁路两侧发动了震惊中外的“百团大战”,先后投入105个团的兵力,反击扫荡,破坏交通,摧毁据点,三个半月的时间,重击了日伪军的反动气焰,有力地配合了国民党军队正面战场的作战,极大地振奋了全国的抗战信心。1947年5月,阳泉建市,这是由中国共产党亲手创建的第一座人民城市。红色的历史孕育了红色的城市,无数仁人志士为了民族的独立,为了人民的幸福,把热血洒在了这片土地之上。回首阳泉,处处有红色的足印,处处是奋斗的征程。


  回眸工业的发展,见证城市的成长,是创业者不断奏响的旋律。在第一个展厅中,便是展现整个阳泉市貌的模型,高楼林立,绿树成荫。河水、公园、发达的交通网络遍布其间。后面的大屏幕上更是不断更换不同时期阳泉发展的图片。但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是那陈旧的火车头和百年前的火车站。阳泉是一座因火车而兴的城市,有了石太线,才有了阳泉,才有了阳泉工业的飞速发展。石太线无疑是连接阳泉和外界的重要通道。阳泉的工业起始于煤铁资源,石太线通车前,基本为小作坊式生产,向外运输基本靠牲口驮、马车拉,开采方式主要靠人力。正太铁路的建成,为阳泉煤铁外运迎来了曙光。当年,帝国主义虎视眈眈,把持矿权,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不屈不挠,终于夺回了开矿权,成立了保晋公司,后迁址阳泉,开创了山西近代工业的先河。保晋公司历尽艰难,为阳泉的工业发展奠定了基础,也使山西的煤炭开采步入了半机械化的时代。


  新中国成立后,煤铁产业收归国有,各种工业相继发展起来。阳泉这一新型的工业城市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阳泉水泵厂是阳泉旧工业时代的一个缩影,大厅中展出了各种车床、高炉、配件、成品。我以前只有在电视中见过的场景,如今却实实在在地呈现在了眼前。轻轻地触摸它们,我仿佛看到了工人们在车间里挥汗如雨的岁月,一批又一批的产品沿着石太线走出阳泉,走出山西,走向全国。展柜中的衣物、荣誉证,那一本本手写的票据便是历史最好的见证。漫步在展室中,犹如在车间里,原汁原味的陈设,让我感到无比新奇。煤铁一直是阳泉工业的支柱产业,矿务局的煤矿、阳泉钢铁公司等,为阳泉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如今,转型升级、生态赋能成为工业发展的新主题,智慧城市、数字经济、旅游新城、宜居家园成为城市发展的新目标,我们期待着新阳泉的新未来。


  追溯一种情怀,寻觅老辈人的影子,回味童年的光影。阳泉记忆主题文化园记录了不同时代生活的场景。上世纪五十年代、六十年代、七十年代……不同画面的切换,不同时光的再现,让人领略到了一种难以言表的家国情怀。从青砖灰瓦的四合院到平房、宿舍楼,再到筒子楼,再到现在的高楼大厦,我们的居住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的目光停留在了一间间房屋的陈设中。每一个展室根据不同的年代的特点,收集布置了家庭用品,布置成了一个个小小的单元,每一个房间,都具有浓郁的时代气息。有过去的描金柜、铜脸盆,有炕桌、油灯、梳妆台,有收音机、录音机、电视机,特别是那电视机,从12寸黑白电视机,到18寸彩色电视机,再到24寸平板电视、背投电视,最后发展到现在种类繁多的液晶电视。我家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买的电视,就是一台12寸的黑白电视机,屋顶上插上高高的天线,一共才能收两个台——山西电视台和中央电视台,我们看着《霍元甲》度过了童年。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期,我家更换成了21寸彩色电视机,到我结婚的时候,又买了25寸彩色电视机,后来搬到城里,换成了48寸液晶电视。现在手机已经普及了,看电视的人相对少了许多,但是电视机的变化却在我们的人生中刻下了深深的烙印。孩子在各色文具、图书的展柜前停了下来,木头文具盒、扫盲班毕业证、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教科书……说实话,好多东西我也是第一次见。孩子指着物品不时地提问,问得我也答不上来,不由感叹起岁月来,我们的祖辈、父辈不正是用着这些物品成长起来的吗?展厅中的物品琳琅满目,家具、书籍、生活用品,甚至曾经的老字号、电影院、食堂、食品店,令人眼花缭乱,应接不暇。阳泉记忆文化园是一面镜子,能够映照历史,更能透射心灵。记住老城,就是记住乡愁,在这充满时代印记的展厅,一种情怀油然而生。


  我的脚步在文化园内的广场上流连,追忆着过去,也畅想着未来。阳泉这座城市,正以高昂的姿态阔步向前。儿童公园、北山公园、南山公园、植物园建设,一座生态新城正在崛起。以百度技术支持的百度云计算中心已落户阳泉,无人驾驶出租车已走上街头,无人快递投送车已开始应用,一座新型的智慧城市初步形成。依托娘子关、狮脑山、藏山等旅游资源为主体,各色旅游遍地开花,目前文旅部门积极举行推介会,一座旅游新城正在建设中。随着时代的变迁,我们感受着阳泉的变化,而创造这一切的,正是一辈又一辈的奋斗者。他们用自己的汗水创造着希望,创新着未来。“阳泉记忆·1947”文化园正是产业创新的结果,利用废旧的厂区,利用废旧的物品,融合传统的厂房和现代的元素,让人们感受过去,见证传奇。它不仅是一座展览馆,更是一个旅游区,还是举行文化活动的重要场所,也是人们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走出文化园的大门,回望园区,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阳泉记忆·1947”文化园,浓缩着一座城市的回忆,深藏着一段岁月的温情,满载着父辈们艰苦创业的精神。文化园正以它独特的魅力吸引更多的人到来,必将成为阳泉文旅融合的新地标。让我们记住阳泉的过去,珍惜阳泉的今天,希望阳泉有更加美好的明天。  


  文字:郭虎林

编辑:苏东峰

审核:马   燕



全部评论0

    关于我们

             山西文化旅游网创办于2019年,是良友文摘报社媒体产业链(报纸、网站、新媒体)中的重要一环。作为山西省首家综合性文化旅游信息网站,山西文化旅游网立足山西、辐射全国、面向世界,全方位围绕旅游六要素“吃、住、行、游、购、娱”,整合政策、市场、景区、游客等关键节点,深入解读山西11市的历史文化和旅游景区,全面快速权威发布旅游、文化、政策、市场主体等方面的信息,全新展现山西文化旅游魅力,全方位彰显山西文化旅游新形象,把山西优秀历史文化和优质旅游资源推向全世界。经过深耕多年,山西文化旅游网不仅成为我省文化旅游行业的主流媒体平台,更成为全国各地网民了解山西、探寻山西的根据地和活地图。

    • 监督电话:
      0351-4282766
    • 业务合作:
      18135385757
    • 联系邮箱:
      240086217@qq.com

    版权所有©山西文化旅游网   ICP :  晋ICP备2021017959号
    员工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