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外探索 > 六郎寨的石头

六郎寨的石头

发布日期:2023-11-22 15:45 文章来源:吕梁日报


3305bafc-7692-4b43-a22e-c51f93edff8e.jpg.jpg

  第一次来到六郎寨。一下车,转过身,一抬头,就被对面的那匹大骆驼震撼了。那头微微仰起,直视前方。那驼峰起伏有度,丰厚而狭长。怎么不见它的腿呢?此时此刻,它的背上已经驮上重负。这正是它傲视前方,准备雄起前行的那一刹那。好一匹不忘初心、负重前行的大骆驼啊!


  活灵活现,惟妙惟肖。它是一座石头山峰。它是一匹大大的石头骆驼。


  从这一刹那,六郎寨就在我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记忆。我忘不掉六郎寨的那些石头。


  六郎寨在茫茫大黄河的拐弯处,在山西吕梁兴县瓦塘镇前彰和焉村。这个地方到处都是险坡,满眼都是怪石。其实,这里在叫六郎寨之前,叫乳浪寨,因小岩多有形似乳浪奇石而得名。叫六郎寨,当然是与杨家将里的杨六郎杨延昭有关。那是遥远的往事了。公元964年,杨延昭的外祖父折德戾病逝。刚刚6岁的他随母奔丧,经岚州合河关(今兴县)回府州(今府谷),途中扎营于黄河的边山岭间。延昭夜间立于山顶,观黄河之雄浑,想到白天由于契丹侵扰,百姓流离失所之惨状,遂发下保家卫国之宏愿。到了公元976元,杨延昭被北宋朝廷补为供奉馆。由于供奉官是虚职,只用来表示品级,并无实际职掌。所以,他始终随当时担任知代州兼三交驻泊兵马部署的父亲在军中。但是,他多次被父亲派往黄河沿线驻防。每到一处,他总是修城筑寨,加强边防。六郎寨就是他在这段时间修建的山寨。据传说,公元995年,时任保州缘边都巡检使的杨延昭,回府州为其舅舅奔丧,途中又在六郎寨住了一天。可见,杨延昭对这里很有感情。


  当然是因为这里在叫六郎寨之前,已经很是有名。清代兴县籍著名史学家、水利专家、江南总督康基田,曾在《合河纪闻》里记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赵国大将李牧沿着黄河戍边,北拒匈奴,西伐秦魏,那个时候,乳浪寨就是古合河著名的军事要塞之一。秦亡赵国后,北上阴山筑长城、修直道,时为通津,“自汉唐迄于宋明戍守始无虚日”。所以,历代帝王多次巡边视察,六郎寨为必巡之地。尤其是在北宋时期,由于燕云十六州早在五代十国时的丧失,使河西、河东、河北三路成为边境地带,而作为直通麟府二州前沿阵地的河东要塞,乳浪寨自然显得十分重要。它不仅肩负粮道转运这一使命,而且承载着抵御来自西夏和北辽直接侵犯的双重任务,自然,成为河东屏障的锁阴,与河东诸州及其河西、河北两路,共同成为守卫都城开封的重要屏障。


  你们看对面的那块石头像什么?再看前面的那块石头是什么?给我们导游的是当地的郭先生。他身材高大魁梧,热情爽朗,谈笑风生。我们边听他讲解,边顺着他指引的方向望去。眼尖的人突然叫望,那不是头狮子吧?正在仰天长啸呢?我也猛然叫道,真的像是,头仰起,尾巴后翘,眼睛怒睁。另一处声音也传来,前面山顶的那个是只熊,头抬起,腿前行,虎视眈眈,眼看着就要站起身从那里爬了过来。郭先生大笑,说你们说的全对,对面的是“雄狮吼”,前面的是“熊卧石”,神奇吧?奇妙吧?我不由地站住,朝着对面使劲地观望。真的是神奇,真的是奇妙,明明看见就是一块大大的石头,可是越看越像一头雄狮仰头长啸,仿佛还能听见它嗷嗷嗷的叫声,洪亮低沉得像是打响雷。再看对面的那只熊头,雄视前方;那前腿,直立起来,犹如刚刚站起来;那背,长而柔软圆润;那色彩,深深的褐黄色,仿佛都有人的手去抚摸那熊背毛茸茸的感觉。这哪是像是石头啊!但是,它们活生生的,就是一块一块大的石头。郭先生哈哈哈地笑了,说,这些都是滔滔黄河水的功劳,不知多少多少万年前,黄河水从这里满山遍野漫过,那时候,可能这里可能就是茫茫黄河深处,你们看,你们看,那黄河水漫过的印痕印迹,至今都是那么清晰。日晒风化,时光是那样的神斧天工啊!竟把这么多毫无生命力的石头,一日复一日地雕塑成一个个活生生的动物。


  我沉默无语。我们都沉默无语。郭先生继续给我们海阔天空地讲解着,说所以,众多名相、名将,过往如织,仅北宋时期,文有范仲淹、文彦博、欧阳修、司马光、王安石等朝中大员,都先后职事河东,数临六郎寨;武有呼延赞、杨廷昭、张亢、宗泽、韩世忠、岳飞等著名将领,曾先后巡边辖地,屯兵戍守,驰骋御敌于河东要寨,乳浪寨以其重要的军事地位,留下了他们的无数足迹和众多的故事。我抬起头,看着他,问道,这些人真的都来过这里?史书上都有记载吗?他眨了眨眼睛,睁圆眼道,当然呀!他们不来怎么能行啊!史书上有没有记载,俺不知道。但是,老百姓口口相传,这是事实。


  郭先生长长地唉了一声,说可惜这里后来就衰落了,到了清代,随着北方战争的弱化,六郎寨就成为了南北商运货物的水旱码头。1936年至1938年,沿黄河的渡口堡寨,都被阎锡山的军队占领并封闭。1940年,随着抗日民主政权的建立,六郎寨又成为晋绥边区通往陕甘宁的重要通道和保卫延安的重要屏障。


  这时,我们已经一步一险地登上了六郎寨的高峰。站在这些奇形怪状的天然石雕石像旁边,观望对面的黄河真的是别有一番风情啊。我拿起手机,对着奇形巨石之下的十里长的大黄河,仿佛万年奇石的视角,用它的眼晴拍下了黄河在这里拐了一个弯的雄浑而壮丽的奇特景观。


  拍完照后,我一转身,看见旁边立着一个牌子,蓝底白字,写着“李闯王过河接口气”。郭先生见我们都围过来,看那牌子,说,这讲的是李闯王过彰和墕渡口的故事。崇祯二年,山陕大旱,瘟疫蔓延,兵祸不断,老百姓苦不堪言,农民起义爆发,李自成就是义军首领高迎祥手下的闯将。高迎祥战死后,他继称闯王,崇祯十七年(1644)正月建立“大顺”,年号“永昌”,紧接就发动“东征”,兵分两路,欲攻下大同,进攻北京。主力部队想从六郎寨渡黄河,向宁武进发。他率军到了六郎寨时,人困马乏,便边休息边派一队人马去彰和墕渡口侦察。一顿饭功夫,侦察队回来了。头目前来报告情况。李闯王突然问道,黄河结冰没有?结冰?头目不禁懵了,这不是胡说!时近二月了,黄河早已冰雪消融,怎么会结冰呢?于是摇头说,没有没有。李闯王大怒,当即下令,给我砍了!侍卫岂敢怠慢,立刻手起刀落,那人的头便被砍了。一连进来三个,都是如实报告,结果都是人头落地。当第四个人张六子被叫进来时,他看到四个人头已经落地,不禁吓得出了一身冷汗。闯王问他时,他定醒了一下,马上谎称,河已结冰,冰层很厚,可以轻松过河。李闯王哈哈大笑,说,很好!很好!我任你为渡河先锋官,立即率队渡河。张六子一听,后背一阵发凉,心里滴咕道,眼下黄河水急浪大,怎么得渡?但是谎言已出,驷马难追,只好硬着头皮率先头部队向渡口而去。


  我的后脊背上也立马冒出了一层热汗,将目光从对面的茫茫大黄河收回,转过身,直逼他的脸,着急地问道,后来怎么样了?大家也都从望着对面黄河流淌的目光收回来,盯着他。郭先生的脑袋摇的像拨浪鼓似的,说真的很奇怪。他的眼光很快就又望着那些黄河山巅之上的奇形巨石,说,真的跟六郎寨的这些石头一样奇怪,黄河渡口虽然没有结冰,但是,大块大块的冰凌夹杂着顺河而下的河柴,都拥堵在渡口的拐弯处,就像架了一座桥似的。更奇怪的是,还有许多大木头也互相穿插着漂浮其中。李闯王到来后,长长地喘了一口气,不禁发出一阵狂笑,说天助我也!命令一下,张六子第一个跳进河里,踏着浮木和大块冰凌向对岸而去。亏得他从小在黄河边长大,学了一身好水性,再加上已经下了死的决心,心里不再惧怕,居然就不费多少力气,安安全全地过了黄河。其余的人马也不敢耽搁,学着张六子的步子踏木而过,竟无一人一马落水,成为六郎寨老渡口千年未遇的奇闻。


  真的?这是真的?我睁大眼睛向他问道。大家也都把眼睛睁得圆圆的,望着他。郭先生望着我们,也把眼睛睁得大大的,说,那当然呀!要不怎么李自成能一路拼杀,终于攻陷大同,杀进了北京城,夺了明朝的天下。


  片刻后,我们都哈哈大笑,郭先生也哈哈大笑。


  就这样,我们在这些奇形怪状的大石头上边爬上爬下,边欢笑着说古话今。或立于一块巨石的大平台上,说是校场点将台,视野开阔,雄心勃勃。或仰头观望那些石壁上特有的天书,它们凹凸有致,纵横交错,点划天然,真的是奇妙万端,像天的神笔写就,荟萃藏、蒙、党项、羌胡,更集汉之草隶篆楷,诸多文字符号画符混于一方,似行云流水,如浪花飞溅,巧象奇观,难以言说。我转身又看见一块黑色石碑,上书“炼虚洞”,仔细一看,说是道家辟谷的修炼场所,相传吕洞宾曾经云游至此等等。不管他们来过与否,反正这个石洞里大有乾坤,下去看看!我穿过那些奇形怪石,扶着铁栏杆,小心翼翼地踏着石阶下去,见方圆不大的石洞里,仅有三张低矮的木桌,几个树蹲,几个石凳,空无一人。倒是木桌上面那决大大的石头上的天工神画吸引了我。那些水波样的、流水状的水纹,一道道,一缕缕,一丝丝,弯弯曲曲,起伏舒缓,深浅不一,错落有致。我最喜欢的就是这些自自然然的东西。真的是一幅情趣无限、生机盎然的石头水墨图啊!我忙叫来文友,拿出手机,让他给我在这石头水墨画前拍了一张照片,用来留念。


  六郎寨各具形态的天然石雕石像太多了,有龟寿石、麒麟石、貔貅石,有雄鹰觅食、卵翼之恩、企望而“龟”,当然还有马道、烽火台、古寨、农耕馆。可是,我最喜欢的还是这些六郎寨的石头。我们穿过那一块又一块的奇石怪岩,来到山顶南面的那块长方形的大大的天外飞来之石前,合影留念,好多人都伸出双臂,做出了像那块石头一样,大鹏展翅的形状,欢呼着,冲进了正前方照相机喳喳喳的镜头里……  


  文字:马明高

编辑:苏东峰

审核:马   燕



全部评论0

    关于我们

             山西文化旅游网创办于2019年,是良友文摘报社媒体产业链(报纸、网站、新媒体)中的重要一环。作为山西省首家综合性文化旅游信息网站,山西文化旅游网立足山西、辐射全国、面向世界,全方位围绕旅游六要素“吃、住、行、游、购、娱”,整合政策、市场、景区、游客等关键节点,深入解读山西11市的历史文化和旅游景区,全面快速权威发布旅游、文化、政策、市场主体等方面的信息,全新展现山西文化旅游魅力,全方位彰显山西文化旅游新形象,把山西优秀历史文化和优质旅游资源推向全世界。经过深耕多年,山西文化旅游网不仅成为我省文化旅游行业的主流媒体平台,更成为全国各地网民了解山西、探寻山西的根据地和活地图。

    • 监督电话:
      0351-4282766
    • 业务合作:
      18135385757
    • 联系邮箱:
      240086217@qq.com

    版权所有©山西文化旅游网   ICP :  晋ICP备2021017959号
    员工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