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治这座城,吹过的风都是文化,爬过的山都是风景。读懂山西就要读懂太行山,而要读懂太行山,就要读懂太行精神、太行山的文化秘诀。
从2019年,那场起于吕梁,止于长治之行,可以圆满地画上一个“句号”。但这并不是故事的结束,因为我探索太行山的脚步并未止步。4年后的今天,我再一次行至黎城,进一步深入和细化对太行精神的理解。因此,这场没有事先声明的长治之行,并非意外,而是意料之中。
检完票进入景区,似乎一不小心跌进了人间仙境,眼前的美景让我一时竟恍惚,我在哪里?我在山中,行走坐卧,无限舒爽,仿佛我生来就应该是大山的女儿,阔别多年的回归,把身心全部交给自然。这里的山形态各异,有的气势磅礴,斧劈刀削,有的互相堆砌,相互支撑,形成洞穴和狭缝,它们沉寂于大山之中,默默无闻,却不容忽视;我在水中,溪水潺潺,一池碧水,清凉环绕着我,诗人王维没有骗我,果然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水的存在,展示了黄崖洞景区至柔至美的一面。
曾经离开大山,奔赴城市繁华而久未爬山的我,如今拾级而上却不知疲惫。迎面下山的旅人见我气喘吁吁,丢下一句玩笑话:“姑娘爬不动了?前面的路还远着呢。”其实,他不知道的是我精力充沛,劲头十足。一口气出了“一线天”,亲近自然的朴素愿望收起了征服者的姿态,我是从容的。
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的觉醒之战,是中国在走向辉煌的征程中浓墨重彩的一笔。连接一线天和黄崖洞景区的中间部分,矗立着17岁战士崔振芳的雕像。崔振芳,山西洪洞县人,1937年,年仅13岁的他参加了八路军,14岁被调到总部特务团司号班学习司号通信技术,16岁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41年,日本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冈村宁次派遣日军第36师团及独立混成第四旅团,对山西进行大扫荡,一个重要目的是摧毁位于太行山脉深处的黄崖洞,黄崖洞保卫战打响。崔振芳几次请缨要把守黄崖洞的唯一通道——南口。坚守数天,投出了120多枚手榴弹,炸死炸伤敌兵数百人。弹尽粮绝之后,崔振芳没有撤退,在听到了增援部队赶到的呼喊时,他用尽全身力气,站直身体准备迎接战友,不料却被弹片击中了喉咙,献出了年轻的生命。偶遇一位来自太原的游客,他是一位60多岁的退伍大爷,他久久注视雕像,因看不清雕塑旁边的简介,我帮他解读完成了对崔振芳的“粗略”认知与了解,尽管在整个过程中我们查阅诸多资料,但收获的也只是一种称之为“结果式”的答案。末了,大爷拍拍雕塑的臂膀,长叹一声“好孩子”。无疑,这是大爷心中的英雄,何曾不是我们心中的英雄?
乘坐装甲车行进至黄崖洞,洞穴隐藏于半山中。黄崖洞的英雄史诗由两部分组成,一是黄崖洞保卫战,二是黄崖洞兵工厂。我无意重复两部分史诗传奇,只说这两部史诗包括在中华文化之“天人合一”的“天道”观念中。“天道”是一个不断演化发展的体系,中华民族的思维逻辑建立在人与天地互通、主体和客体统一的思维框架之中。人与天地万物同源同根,人能感悟天道,做到自强不息,也能如大地般容纳万物,实现厚德载物,即所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对中国人的精神、心性、生命意义、思维方式以及深沉的民族心理结构产生持久影响。或许,这也是黄崖洞精神,也是太行山文化秘诀。
从斗折蛇行的石阶下来,尽头之处,是苍松掩映的烈士陵园,陵园内长眠着黄崖洞保卫战牺牲的44名烈士。青山处处埋忠骨,为了共和国的今天,无数英烈前赴后继壮烈牺牲。这里千峰争秀、万壑争奇,79岁的赵乃堂老人住在黄崖洞烈士陵园附近崖壁下的一座石屋里。交谈中,他说,这里换了几个守陵员,因为害怕。我待了32年,我不怕,这里有44位八路军战士!当这样一个数据呈现在我耳际,我是震惊的,我疑惑,是什么样的信仰支撑老人留在这里这么长时间。一路感受,一路行进,一路思考,我想,是一代又一代英雄的精神,这种精神,这种荣誉,转化成如今的信念。这种信念,向下延伸,向上生长。追寻中,心中的一个个问号得到了诠释,脚步愈加坚定,黄崖洞精神的内涵“密码”在破解。伟大的时代必然是英雄辈出的时代,作为一个文学爱好者,不应该是旁观者,面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性机遇,我们的使命就是不让英雄寂寞前行,而应与英雄奋然同行!
返回途中我没有走重复路,于是得以感受“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情景,一阵山风吹来,一丛丛云朵飘来,就在我的身边,就在我的头顶,穿过我的头发,掠过我的肌肤,环绕我拥抱我覆盖我。站在高山之巅,那种“一览众山小”,心旷神怡的通透感,会让人换一种角度来看待当下所遇到的问题,人的情绪也会情不自禁地变得开阔起来。也许面对眼前的“大事”,当你站在人生的高度来看的时候,都会变成“小事”。在这既淡定又躁动的时刻,我对着太行美景呐喊“你好”,意外的是我竟收到峡谷山下游客回应“你好”,我再次喊出“如画美景”,山下游客同时回应“如画美景”。这种人世间最高贵的心灵之约顿时让人心醉,久违的真情与热情,人与人之间纯粹的善意,让久在樊笼里的我感受到了温暖。
上善若水!万物便生生不息,仁者近山,人文便厚重淳朴。黄崖洞既有厚重历史人文,又有这娟美灵秀山水,这些都继承了国学中耿直敦厚,平易近人的美好品性,因而,就这样,源远流长。
文字:李娟娟
编辑:苏东峰
审核:马 燕
版权所有©山西文化旅游网 ICP : 晋ICP备2021017959号
员工查询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