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外探索 > 厚养宅心的柳氏民居

厚养宅心的柳氏民居

发布日期:2023-06-08 17:52 文章来源:山西日报

  

  进入景区大门,老远就望见了楼阁庙宇的身影,看见树丛掩映的护墙上大书的“柳氏民居”,令人精神振奋。


  柳氏民居始建于明朝,永庆门头镌刻着“河东世家”的字样。资料记载,柳氏后人为躲避祸乱从河东迁徙过来的,是文学家柳宗元的后人,卜宅于山水形胜之间,聚族而居,繁衍生息,直到2001年才被外界发现。


  印象和观感较深的建筑,一是柳氏民居入口的关帝庙和魁星阁。这种神社一般建在州县重镇当作地标,柳氏只是聚族而居,如此崇文尚武可见家境不一般,是“富在深山”。二是牌坊街。牌坊街上有两座石牌坊,一座是“丙午科柳遇春”,另一座是“庚子科柳騄”,科考时间和名字题写在横梁上,牌面上各有榜书大字“青云接武”和“丹桂传芳”。反映出柳家人才辈出。牌坊的另一个看点,是立柱和基座结合部雕刻的小石狮,两座牌坊,四柱八狮,八个样子,八个寓意,有一只嘴里衔绳,导游说它寓意三缄其口。石狮是装饰,工匠的意图大概是用料,拿石狮来加粗加固立柱与基础的连接,石狮不过是工程结构和材料力学的艺术表现。至于寓意,那就是属于创意了。传统文化喜欢讲究寓意、双关,甚至多关。比如这头小石狮,也把纪念馆里的柳氏家训的谦虚谨慎低调做人图解了。三是“司马第”和“堂构攸昭”等几座颇具气势的大院落。望见蓝底金字的“司马第”门头,便想当然地认为是纪念柳宗元贬为永州司马,筑宅铭记,慎终追远。走到近前看了文字,方知是柳氏后人柳琳中了状元,“官拜郡司马,奉旨更新门庭。”并非先入为主的那个意思。“司马第”是真正的高门大院,也是柳氏民居的精华部分和精彩所在,大门外摆放的有文字说明:“该门头上为九层斗拱,故称为门龛。门龛显示家族地位。在中华古建门头中堪称一绝。”西安北院门有一座高家大院,清朝同治年间高家出过一个榜眼,修了榜眼府,高家大门门头确实没有轩昂的斗拱装饰,大概差别来自榜眼和状元之间吧。我不懂古建,所见也有限,只能比较着说,高家的院子更排场奢华,大概与时代和城乡都有别。高家住在长安的繁华市井,柳氏民居则隐于群山环抱,而且柳氏家训的定位就是“耒读为本”。虽说如此,这九层斗拱的门龛,照样彰显了柳氏后人的辉煌成绩。


  那座门头为“堂构攸昭”的大院令人好奇,单指它古奥的名字就叫人费解,看了立在门口的文字说明,大意是清廷镇压白莲教,柳家捐银赞助军费,朝廷赐剑以资表扬,剑名“攸昭”,为重点保护御赐“攸昭”,柳家修筑了这座院子,所谓“堂构”者,是建筑设计有防止盗抢的机关和陷阱。所以这不是普通民居,也不是普通民家能构筑的堡垒。一个家族的捐赠能得到朝廷的认可,可知数目之巨,可见柳家财力富足家底厚实,亦可见柳氏民居的规模是在随时增扩与时俱进,就像罗马也不是一天建成的。出于好奇进去细看,房间都是平常门户,挂着明锁,隔窗观望,不见攸昭。


  柳宗元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祖籍是河东永济人,他因参与“永贞革新”遭贬,时年33岁,永州司马十年,柳州刺史四年,47


  岁病逝于柳州,早逝和他遭受的政治打击有关,不幸的命运成就了他的文学事业,却严重损坏了他的健康,也造成他对生活回心转念似的变化。他平生没到过河东,流放后却自号河东先生,类似司马迁描写屈原流放时“人穷则反本”的情况。“反本”想法也许就是他心心念念的河东。柳宗元病逝留下两儿,大的四岁叫周六,托孤给了刘禹锡,资料说周六长大中了进士。幼子周七是遗腹子,托付给了舅表弟卢遵,柳宗元下世次年,卢遵护送柳宗元灵柩归葬万年的祖坟,也把柳宗元的遗属家小带回长安。这些事情在韩愈撰写的《柳子厚墓志铭》中都有提及。但周六周七后来的情况就众说纷纭不得其详了,有柳研学者认为,沁水的柳氏民居就是周七后代修筑的,有残存的《柳氏宗谱》。这个说法真是令人幸甚至哉,可以补充到《柳河东文集》。


  听导游说,牌坊街的“丙午科柳遇春”就是《杜十娘怒沉百宝箱》里的柳遇春,这也是此次造访的奇闻一件,在返程的车上搜看了《杜十娘怒沉百宝箱》,还好,柳遇春是篇中唯一称得上“君子儒”的人物,但冯梦龙没有交代柳遇春的家世。不管导游小哥是演义还是陈述史实,我都宁信其是,把柳氏后人塑造成正派的文学形象,暗合柳氏家训的一大功德。


  也许是山太深了,民居太“隐”,那天下午的游客不多,我最后离开景区,看到了游人去后空荡荡的街道和门户,若不是那些头角峥嵘的楼阁飞檐的提醒,这也就是一个春日迟迟光影斑驳的普通村落了。柳宗元贬去柳州的路上写诗发感慨,说他“皇恩若许归田去,晚岁当为邻舍翁。”可惜命运压头终未如愿。他的后人却扎根山林,享受到静处安身、厚养宅心的好处了。

    

  文字:张乐朋

编辑:苏东峰

审核:马   燕


全部评论0

    关于我们

             山西文化旅游网创办于2019年,是良友文摘报社媒体产业链(报纸、网站、新媒体)中的重要一环。作为山西省首家综合性文化旅游信息网站,山西文化旅游网立足山西、辐射全国、面向世界,全方位围绕旅游六要素“吃、住、行、游、购、娱”,整合政策、市场、景区、游客等关键节点,深入解读山西11市的历史文化和旅游景区,全面快速权威发布旅游、文化、政策、市场主体等方面的信息,全新展现山西文化旅游魅力,全方位彰显山西文化旅游新形象,把山西优秀历史文化和优质旅游资源推向全世界。经过深耕多年,山西文化旅游网不仅成为我省文化旅游行业的主流媒体平台,更成为全国各地网民了解山西、探寻山西的根据地和活地图。

    • 监督电话:
      0351-4282766
    • 业务合作:
      18135385757
    • 联系邮箱:
      240086217@qq.com

    版权所有©山西文化旅游网   ICP :  晋ICP备2021017959号
    员工查询